(通讯员 刘玲 黄赵颖 熊妮)我校珠宝学院杨明星教授团队和陈涛教授团队在绿松石研究和危地马拉翡翠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珠宝行业顶级期刊《Gems & Gemology》上相继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报道了绿松石产地、优化处理相关研究的最新前沿以及危地马拉翡翠的最新研究情况。
图1 杨明星教授团队近年来在《Gems & Gemology》
上发表的绿松石论文
近日,珠宝学院杨明星教授绿松石研究团队和陈涛教授翡翠研究团队在国际珠宝行业顶级期刊《Gems & Gemology》创刊90周年之际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中国新疆天湖东绿松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urquoise from Tianhu East, Xinjiang, China)为《Gems & Gemology》2024年春季刊(90周年第一期)的“lead article”,论文第一作者为珠宝学院博士后刘玲,通讯作者为杨明星教授和袁冶博士。《来自危地马拉的“冰种”翡翠》(“Ice Jade” from Guatemala),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珠宝学院硕士研究生黄赵颖和陈涛教授,通讯作者为陈涛教授。
图2 学术论文:中国新疆天湖东绿松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图3 学术论文:来自危地马拉的“冰种”翡翠
绿松石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在距今9000年就被我国古代先民使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是世界绿松石的主要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绿松石资源,主要分布于湖北、安徽、陕西、河南和新疆等地。根据赋矿类型可分为沉积变质岩类型和岩浆岩类型。其中鄂豫陕和新疆矿区均属于沉积变质岩类型,安徽的马鞍山和铜陵属于岩浆岩类型。
长期以来,沉积变质岩类型的绿松石一直是我国绿松石市场上的主要来源,如产自湖北竹山、郧西、郧县、以及陕西白河等地的绿松石均属于此种类型,其成因与黑色岩系密切相关。关于该类型绿松石的成矿机制,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本研究以新疆哈密天湖东绿松石矿为例,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和地质资料,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宝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重点研究了该地区绿松石的产地特征,并阐明了其成矿过程。
研究表明,该矿点绿松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高Li、V、Cr、Sr、Ga和低Ba为显著特征,典型的杂质矿物有石英、磷灰石、硫磷铝锶石、针铁矿、赤铁矿、黄钾铁钒、三水胆矾、白云母、石膏等。其中氯铜矿作为该产地的标志性矿物,可与中国其他产地绿松石区分开,具有重要的产地鉴别意义。本研究揭示了黑色岩系是绿松石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并提出该绿松石矿属于表生风化淋滤成因。
图2 新疆天湖东绿松石的成矿模型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博士后资助计划(项目编号:GZB20230683 )和国家社科基金 (项目编号:20BKG030)资助。
论文信息:Title: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URQUOISE FROM TIANHU EAST, XINJIANG, CHINA
论文链接:https://www.gia.edu/gems-gemology/spring-2024-turquoise-tianhu-e
翡翠是中国珠宝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玉石品种之一,长期以来,珍贵的“冰种”翡翠仅在缅甸产出,而近年来,来自危地马拉莫拉莱斯矿区的“冰种”翡翠逐渐出现在中国珠宝市场上,该矿区产出的“冰种”翡翠为近无色至淡绿色,呈现透明至半透明外观。
图4 危地马拉“冰种“翡翠观音
危地马拉“冰种”翡翠品质优越,但其价格显著低于缅甸“冰种”翡翠,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危地马拉“冰种”翡翠样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仪,阴极发光仪等大型仪器对其进行宝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分析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对翡翠品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危地马拉“冰种”翡翠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玉,硬玉化学成分纯净,含杂质矿物绿辉石,钠长石。硬玉呈现纤维交织变晶结构至细粒-微粒变晶结构,绿辉石以细粒状或细脉状充填在硬玉基质空隙中。简单的矿物组成和紧密结合的结构特征使翡翠保持较高的均一性,光学特征趋近一致,光线透过翡翠时能量损耗减少,提高透明度,形成”冰种”质地,由于分散在硬玉基质中的绿辉石颗粒具有较高铁含量,导致危地马拉“冰种“翡翠呈现淡绿色。
本研究得到了江南(中国)官方体育网站,(武汉)珠宝学院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编号:CIGTXM-04-S202125)的资助。
论文信息:Title:”ICE JADE” FROM GUATEMALA
论文链接:https://www.gia.edu/gems-gemology/spring-2024-ice-jade
据悉,《Gems & Gemology》(《宝石与宝石学》)是一本由GEMOLOGICAL INST AMER出版的地学-矿物学学术刊物,该刊是国际一流期刊,主要刊载地学-矿物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旨在打造一种学术水平高、可读性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期刊。2024年春季刊(90周年第一期)共刊出3篇文章,其中2篇均为我院师生发表。